近日,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,“考研大战”进入下半场。教育部计划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.9万名,并明确将继续扩大相应招生规模。扩招决定对数百万考生有何影响?扩招名额将如何分配?如何避免研究生培养“注水”?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。
文/新华社记者柯高阳、陈席元、杨思琪
能搭上扩招“顺风车”吗?
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,自2017年起,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热度。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,创历史新高。很多考生都在关心自己能否搭上扩招的“顺风车”。
今年临床医学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医学类专业扩招明显。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,实际扩招比例近30%;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。专家认为,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。今年3月,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。
记者发现,研究生扩招计划指标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称,在国家政策支持下,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从2019年的2059人增加到2020年的2773人,增幅超过三分之一。
定位于职业能力的提升、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学位硕士在扩招中获得更多关注。“今年我们扩招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已经超过了学术学位专业计划,”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刘世英说,学校在招生计划申报、分配以及使用上,均向农业、畜牧、兽医、生物与医药和机械等专业学位倾斜。
高校准备好了吗?
据中国教育在线《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》数据,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.5万人。按计划扩招18.9万人计算,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%。
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度增长,给高校后勤、教学、科研、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。多所受访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,招录只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个环节。学生入校报到后,还要考虑住宿条件、教学空间、硬件设备等多方面承载能力;考虑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;考虑学生管理服务方面,能否适应扩招后的实际难度。
另外,正值疫情防控时期,如何确保远程网络复试等相关安排的安全性、公平性和科学性成为研究生招录本身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。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明国说,往年研究生复试中试卷笔试、实验操作、面试等需要线下环境完成的环节今年无法实现,学校准备通过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的考查、设计综合性开放性能力测试题等方式选拔优秀生源。
每年百万硕士“大军”将往何处去?
扩招后,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百万。如何保障培养不“注水”、学位不“贬值”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专家建议,教育部门要严把质量关,防止部分高校或专业因为生源不足而“抬杆过关”;研究生扩招也倒逼高校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,通过建立健全导师制、引入过程性评价等方式,挤掉研究生培养“水分”。
据猎聘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,2020年一季度,新基建七大领域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,在线发布的相关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.96%,其中5G类岗位增长最快,同比增长81.90%,工业互联网类同比增长74.64%。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,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速,对中高端人才需求的后劲也将持续释放。
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:“这次研究生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,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,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。”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对高技能、创新型、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,研究生扩招后,个人和高校共同面临如何提升学生能力、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挑战。
贵州省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招生工作的通知(含口腔医学专业)
各市(州)教育局、招生考试机构,各县(市、区、特区)教育局、...(788 )人阅读时间:2020-10-22云南高职扩招和医学专项计划
随着时间的临近,今年的高职扩招已经进入了尾声。各个省份先后出...(505 )人阅读时间:2020-10-16云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
各州(市)教育体育局、发展改革委、财政局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...(564 )人阅读时间:2020-10-12各省高职扩招情况汇总,口腔医学专业高职扩招有吗?
截止到9月29日高职扩招工作部分省份也已经完成,比如湖南、安...(808 )人阅读时间:2020-10-02